贺兰县纪委
首页 > 以史为鉴 正文

以史为鉴

风节凛然甘汝来

稿件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: 2025-08-01 10:51:05
分享至:

  “当官唯难做清官,做清官就得将生死二字抛一边……”这是河北保定老调《拒马令》中的唱词,这出戏的主人公叫甘汝来,被人称为“强项令”,他用一生践行当官为民的誓言。

  甘汝来(1684—1739年),字耕道,江西奉新人,康熙五十二年(1713年)进士。《清史稿》评价他“清鲠强毅,风节凛然,裕经济才略,能任大事,天下望其风采”,寥寥数语,勾勒出一位铁骨铮铮、才干卓绝的清官形象。

  甘汝来仕途的起点,是直隶涞水(今属河北保定)知县。关于他的到任,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,当得知甘汝来将到时,县衙大张旗鼓组织众人到县城南门外迎接,可是等了好久都不见甘汝来的车。正当此时,守候在县衙的衙役来报,新任知县已到县衙了,他并未乘轿骑马,而是赶着牛车前来。

  甘汝来体贴百姓,鲜明体现在他敢于处理毕里克一事上。康熙五十八年(1719年)冬,三等侍卫毕里克来到涞水“驯鹰”。清代皇室有制度化的狩猎活动,狩猎不仅是检验骑马、射箭等技艺的场合,也是大会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场合,具有强烈的政治性。狩猎活动中离不开训练有素的鹰。毕里克在涞水境内横行无忌,不仅强占民房,还纵容家丁殴打村民,所到之处,鸡犬不宁。受欺凌的村民忍无可忍,前往县衙告状。没想到,毕里克恶人先告状,竟率家丁闯进县衙,在公堂之上肆意咆哮。

  面对这位身份特殊、气焰嚣张的皇家侍卫,甘汝来没有选择息事宁人,如此将置百姓于何地?他当场逮捕毕里克。此消息如惊雷炸响,迅速传至京师,等待甘汝来的是一场风暴。毕里克的同党反咬一口,诬告甘汝来擅捕在职官员,致使甘汝来被投入刑部大狱。康熙帝令兵部、吏部和刑部三部会审,甘汝来毫无惧色,痛陈毕里克等人倚仗权势侵害百姓的罪行。部议结果是将甘汝来革职,而毕里克仅拟罚俸了事。康熙帝认为不妥,下旨将毕里克革职,甘汝来则免罪复职。这场轰动一时的案件,让甘汝来有了“强项令”的美名。

  涞水离任后,甘汝来任职新安(即河北保定安新县,今属雄安新区)知县,组织众人挖掘白洋淀堤,汩汩清流奔涌而出,灌溉了数千顷农田。新安离任后,甘汝来又到雄县(即河北保定雄县,今属雄安新区)任知县,任上惩治奸吏,免除百姓杂派,减轻百姓负担。

  甘汝来性格果敢决绝,办事一丝不苟,始终坚守清正廉洁的操守,在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备受器重。乾隆三年(1738年),甘汝来由兵部尚书转任吏部尚书,仍兼领兵部,加太子少保。然而,天不假年。乾隆四年(1739年)七月,甘汝来在吏部衙署议事时突发急病离世。大学士讷亲去甘汝来家将噩耗告诉甘汝来的妻子。讷亲踏入甘家家门后,迎面看到的是一个正在缝补衣服的老妪,讷亲没有想到,这就是甘夫人。讷亲问甘夫人家里是否有余钱办理丧事,甘夫人从内屋捧出一钱囊,其中的银两根本不足以治丧。乾隆帝得知后,“赐银千两,命吏经纪其丧”,并赐“庄恪”为谥号。

  如今,漫步白洋淀畔,淀内荷花亭亭玉立,湖边芦苇随风摇曳,沙沙作响,似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。三百年时光流转,老调《拒马令》历久弥新。白洋淀的湖水还记得,很久以前的一个清晨,有一位布衣县令赶着吱呀作响的牛车来上任……(陈伟)

>>><<<